一、為紮根區里,截至目前本市已成立406隊防疫志工隊,並於年末舉辦登革熱防治績優團體表揚。
二、針對高風險區里放置誘卵桶並建立查核機制,自108年起至今,累計監測共計271里別、放置共3,252個誘卵桶,積極監測及降低病媒蚊密度。
三、透過3D巡查影像探測器與平板電腦等裝置,探查高處樹洞、天溝等,觀察監測高處的孑孓或病媒蚊。
四、於流行季前及流行季進行醫療院所訪視,於診察病患時將TOCC列入問診項目,以利及早進行NS1快篩及通報,避免境外移入病例的病毒於社區中擴散而導致本土病例發生。
五、擔任地方協力單位,採集病媒蚊蟲卵,供AI創新登革熱防治服務平台系統訓練素材,並積極尋找取得清晰蟲卵影像之方式,期望提升卵粒數辨識率,為登革熱疫情風險評估所用。
六、召開跨局處防疫會議,分析登革熱疫情並協調機關,以整合市府團隊,落實各項防治作為。
七、108-110年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,進行本市各區埃及斑蚊分布調查研究,透過病媒蚊採集與各項氣候影響因子分析,推論埃及斑蚊可能分佈區主要以舊台南市與永康區為主,與現行誘卵桶監測區相似;另以2021-2040年氣候預估資料平均值推估埃及斑紋分佈區域,顯示未來分布範圍將往北擴大,本府自109年起著手進行新營區的登革熱病媒蚊監測。